logo

清明古诗赏析

时间:2024-03-09 作者:学辞网

相关推荐

清明古诗赏析12篇。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穿越千年的情感。那么诗人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清明古诗赏析12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清明古诗赏析 篇1

关于清明节古诗和赏析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叫踏青节,有清洁明亮之意,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清明节古诗和赏析,欢迎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赏析】诗人温庭筠以旁观的眼光写了几个场景:晨露末消,如画美女便结队春游,去时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裳,归来已春风和煦,柳丝飘舞了;沿途达官贵人的马车横冲直撞地驰过;斗鸡场上剐从笼中奔出来的斗鸡急躁不安地呱呱乱叫;时而又从皇宫内苑飞出几粒打鸟的弹子。在描绘官内、宫外一派游乐盛况时,温庭筠对上层社会耽于游乐的侈靡风气也略有微讽。全诗画面转换迅速,节奏明快,色彩秾丽。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古诗赏析 篇2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清明古诗赏析 篇3

点绛唇·时霎清明

吴文英〔宋代〕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鉴赏

“时霎”两句,言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词人说:“当初我与苏妾就是在清明时节始识,转瞬间又到了一个新的清明节,而我却再也不能愉快地手捧鲜花回到苏州的西园旧居去与伊人相聚了。因为那里已是人去楼空,如果归去只能徒增烦忧罢了。”“西园”,在苏州,梦窗在苏州寓居所在地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灯火雨中船》“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嫩阴”两句,追忆西园景色。清明时节,西园四周茸茸绿树生机勃勃,正是游春的好去处,但景色虽美,伊人却去,所以词人只愿追忆,不愿回去而触景生情,引起烦恼。

“燕子”两句,将燕比人,是想象之词。言燕子尚能一年一度按时飞回老家,而那位离他而去的伊人,却像东流之水一去而不复返,所以剩给词人的惟有对往事的痛苦回忆。“征衫贮”三句,言词人整理身边的衣箱,里面只剩下一件她缝制的旧衣,所以面对着这柳絮飘舞的景色,词人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离别爱人的相思泪。苏妾虽弃他而去,而词人却情绵绵,思切切,时刻追忆,实是一位至性至情人也。结句与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结句“一帘风絮”情味同而风韵也同。

清明古诗赏析 篇4

《三台·清明应制》

万俟咏〔宋代〕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赏析: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清明古诗赏析 篇5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借清明是的景物抒发自己思乡的内心。

2、《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赏析:既然要“关门好静眠”,似已厌倦繁华。按说,一个致仕的人,若真的.厌倦繁华,正求之不得,又何必兴“惟有杨花”之叹?表达作者都官场的厌倦。

3、《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赏析:借写清明,写出了过去读书人的贫困生活和苦学精神。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在清明体会着深深的个体孤独。“野僧”,又可以说是诗人的写照。

4、《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表达作者水田园和隐逸的快乐。

5、《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赏析: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的喜悦之情。

清明古诗赏析 篇6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清明古诗赏析 篇7

师:“蛰”读二声,“惊蛰”的“蛰”,什么是“惊蛰”?

启发学生回顾时学的“二十四节气”。

师:“惊蛰”的蛰的意思是什么?

生回答:“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师:“惊蛰”就是冬眠的动物到了这个时候就苏醒,都出来开始活动了。

四、理解诗句

生说的理解。

王一多:我知道“佳节清明桃李笑”的意思是清明时节桃树、李树都开花了,百花都开放了,都笑了。

朱文轩:“雷惊天地龙蛇蛰”的意思就是一声春雷把天地之间的龙蛇都惊醒了。

梁睿康:我读懂了“足郊原草木柔”,就是下雨了,郊外的草木都很有生机了。

师:春雨滋润着万物,所有的景物都显得勃勃生机。

李显赫:我读懂了“野田荒冢只生愁”,就是说在人野外的田地里的坟墓很悲伤。

申阳:我读懂了“士甘焚死不公候”,是说一个士兵宁可被烧死,也不愿去当公侯。”

师:“公侯”在古代是一种官位。这“士”可不是“士兵”,而是“勇士”的意思,那么,大家知道在此说的是谁吗?

生:介子推。

杨瑞:“满眼蓬蒿共一丘”说的是可多的在丘陵上长着。

师:“丘”指的是小山,在这里就是小土堆,也就是坟墓。

师:谁还读懂了哪一句?

没人应声。

一起“人乞祭余骄妾妇”这一句。

师:“乞”就是“乞求”,“骄”就是“”,“妻”就是“妻子”,“妾”就是“小老婆”。这句话就是说有个人去偷吃别人用来祭奠的饭菜,然后对他的妻子或妾撒谎,说是在做大官的家吃的。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王一多:这个人怎么能下的口去吃?

李冰:这个人没良心。

王子怡:这个人没道德。

师:这个人不说脸,不知廉耻!

我们再来读读“士甘焚死不公候”这一句,你觉得介子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雨凯:介子推宁愿让烧死,也不愿做官,说明介子推不怕死。

梁睿康:介子推很有骨气。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两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认为介子推和那个人,谁贤德,谁愚蠢?

生回答。

五、感情升华

师:“不论谁贤德谁愚蠢,千百年以后,都是一杯黄土。虽然都要葬在长满杂草的坟墓下。但是,只要我们一提起这个介子推,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们很他。

师:而那个人可能当时吃的很香,过得很滋润,但是,千年以来,我们对他很唾弃,很鄙视,所以这种道德低下的人只能遗臭万年,遭人唾骂,而品德高尚的人会流芳千古,让人敬仰!你愿意做那种人,不用我问你来吧?

清明古诗赏析 篇8

【作品原文】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作品赏析】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明古诗赏析 篇9

关于清明的古诗以及赏析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叫踏青节,有清洁明亮之意,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意谓在这段时间里,雨水较多,空气清洁,气温回升,阳光充沛。这是一个我们汉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外出旅游的一段时光古人所说的“踏青”也大致就是指的这段时光。

清明前后,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柳枝碧青,和家人一起备上一壶清酒,祭拜故人,这一刻除了对先人的思念,萦绕在你身边的更是温暖的情怀。自古至今也涌现了大量的清明诗句,不如趁着春光正好一起欣赏一下关于清明的古诗词吧!

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并最能体现清明情怀和景色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第二首是记述寒食节的由来的诗,关于介子推与晋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首是白居易的《清明夜》,诗中描写的是清明节的四种游玩习俗。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第四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清明日》,整首诗字数不多,却以旁观者的眼光写了清明时节的`场景,体现出自己对上层官僚社会侈靡风气的讽刺。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赏析】诗人温庭筠以旁观的眼光写了几个场景:晨露末消,如画美女便结队春游,去时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裳,归来已春风和煦,柳丝飘舞了;沿途达官贵人的马车横冲直撞地驰过;斗鸡场上剐从笼中奔出来的斗鸡急躁不安地呱呱乱叫;时而又从皇宫内苑飞出几粒打鸟的弹子。在描绘官内、宫外一派游乐盛况时,温庭筠对上层社会耽于游乐的侈靡风气也略有微讽。全诗画面转换迅速,节奏明快,色彩秾丽。

第五首诗是黄庭坚的《清明》。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第六首诗是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绪。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古诗赏析 篇10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7、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9、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0、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1、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4、清明

【唐】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5、寒食上冢

【唐】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6、郊行即事

【唐】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古诗赏析 篇11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赏析】诗人温庭筠以旁观的眼光写了几个场景:晨露末消,如画美女便结队春游,去时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裳,归来已春风和煦,柳丝飘舞了;沿途达官贵人的马车横冲直撞地驰过;斗鸡场上剐从笼中奔出来的斗鸡急躁不安地呱呱乱叫;时而又从皇宫内苑飞出几粒打鸟的弹子。在描绘官内、宫外一派游乐盛况时,温庭筠对上层社会耽于游乐的侈靡风气也略有微讽。全诗画面转换迅速,节奏明快,色彩秾丽。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古诗赏析 篇12

师:“冢”在这里的意思是坟墓,想想它和“家”字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师:是啊,“家”字的一点跑到下面就成”冢“字了。这一点就代表什么?想想。

生:是不是“人”?

师:说的很对,人活着时得有家,“冖”表示是地面,人在地面上的家;人死了得有坟墓,这地面上的这一点(人)就跑到地面下了,(人)就到坟墓(冢)里了。

学生恍然大悟。

本文来源://www.xc976.com/x/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