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带拼音

时间:2024-03-21 作者:学辞网

相关推荐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带拼音3篇。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无法超越的诗篇,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带拼音3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带拼音 篇1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唐.李白

4、故人西辞黄鹤楼,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词注释

6、唯见:只见。

7、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8、不是送王安石之广陵,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唯见长江天际流。

10、之:往,去。

11、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13、碧空尽:

14、作品原文

1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7、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

19、是送孟浩然,不是送王安石。更不是赠送。

20、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3、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

24、我知道一首诗,是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李白写的。

25、方。尽:消失。

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7、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28、下:沿江顺流而下。

29、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0、孤帆远影碧空尽,

31、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32、李白和王安石不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是唐朝,王安石是宋朝。所以无法相送。

33、全诗如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4、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5、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36、烟花三月下扬州。

37、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38、故称黄鹤楼。

39、李白还写过一首诗叫,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都是李白跟朋友的友情。但王安石不是,也不可能是。

40、畅想曲的气氛。

41、这两首诗都是李白写的,一首为七言绝句,一首为五言绝句,题材都是送别诗,表达了李白对于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深切情谊。

42、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3、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4、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

45、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4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7、黄鹤楼:

48、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49、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50、平仄不符合要求,因为格律是唐以后整理编制的。

51、李白〔唐代〕

52、赠汪伦全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3、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54、你能告诉我,他们两个谁穿越时空了?

55、天际:天边。

5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57、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5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9、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60、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61、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6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63、辞:辞别。

64、韵脚为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部。韵脚字:楼,州,流。

65、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66、广陵:扬州的旧名。

67、李白送王安石?还之广陵?一个是唐朝,另一个是宋朝。

68、作者:李白

69、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70、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

71、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72、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带拼音 篇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诗人李白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叙述友人孟浩然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抒发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不舍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带拼音 篇3

1、唯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佳作: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一片冰心在玉壶。

5、寒雨连江夜入吴,

6、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7、“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0、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1、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

12、“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13、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点题,黄鹤楼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的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愉悦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透露了时代气氛。惟见长江天际流,写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送别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使人神往。

14、辞:辞别。

15、该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为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四句则写送别的场景。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烟花春色和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写得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韵远而不虚。

1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17、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18、唐【王昌龄】

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20、作者: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2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23、朝代:唐代

24、译文及注释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6、洛阳亲友如相问,

27、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28、烟花三月下扬州。

29、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0、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1、芙蓉楼送辛渐

32、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33、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34、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35、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3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7、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38、芙蓉楼送的是辛渐。送孟浩然的是在黄鹤楼。

39、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

41、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要送辛渐了)

4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ǐbái李白gùrãnxīcíhuánghâlóu故人西辞黄鹤楼,yānhuāsānyuâxiàyángzhōu烟花三月下扬州。gūfānyuǎnyǐngbìkōngjìn孤帆远影碧空尽,wãijiànchángjiāngtiānjìliú惟见长江天际流。

43、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4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45、有两首诗《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6、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47、故人西辞黄鹤楼,

4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51、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53、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唐-李白。《芙蓉楼送辛渐》,作者是唐-王昌龄

54、两首诗都写了离别,但一首是凄清冷淡,觉得孤独,另一首却表示作者的不舍以及向往.情感也不同,

55、平明送客楚山孤。

56、《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7、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58、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59、孤帆远影碧空尽,

60、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正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xc976.CoM编辑分享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7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1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①新安:唐河南府有新安县。又,唐睦州清溪县,隋时曰新安县。全诗校:“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

②岭:全诗校:“一作望。”按,秦岭在关中;秦望山在今浙江余杭县南。秦川:主要指关中地区。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2

古诗《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古诗《登鹿门山怀古》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作品赏析

① 鹿门山: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旧名苏领山。

② 江岘:指汉江沿岸的岘山。

③ 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三国演义》中曾提到此人。

④ 芝术:泛指草药。石床:指庞德公隐居时常偃卧、休息的平石。

⑤ 结缆:停船。

⑥ 丹桂:桂树之一种,以皮赤而得名。偃蹇:高貌。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3

古诗《行出东山望汉川》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

万壑归於汉,千峰划彼苍。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

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雪馀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

古诗《采莲曲》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水时他曾在这里铸镜,也有人说是取于王羲之的一句诗文,还有人说湖水平如镜,可清鉴照人,故镜湖又名鉴湖。镜湖很大,有东湖、南湖和长湖之分,徐文长说镜湖八百里,也不为之过。镜湖很美,唐朝诗人李白等多有咏吟。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4

古诗《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导读: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嘉庆登基后对后妃的册封:

“奉太上皇帝之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遣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内阁学士扎郎阿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刘佳氏为諴妃”;“遣礼部左侍郎铁保为正使、内阁学士那彦成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侯佳氏为莹嫔”;此时,嘉庆还是皇子时的格格沈佳氏已经去世。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是嘉庆的第二位皇后,父亲恭阿拉在乾隆朝出任过礼部尚书。嘉庆登基前钮祜禄氏为嘉庆的侧室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喜塔腊氏。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六月生皇七女,三岁夭折。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后来又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生皇四子绵忻。颙琰嗣位后,“奉太上皇帝之命,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吃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嘉庆二年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后,太上皇乾隆以及嘉庆本人都属意由钮祜禄氏继位中宫。百日之后,太上皇乾隆册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并发布敕谕说:“皇后不幸甍逝,朕甚悼焉。今已逾百日,不但皇帝中宫不可久旷,即晨错定省子妇之职缺如,朕心亦颇不愉——今贵妃钮祜禄氏,即朕从前选择,赐皇帝为侧室福晋者,其人端谨庄重,且能率下。即将贵妃钮祜禄氏册封为皇帝之皇贵妃,表率宫廷,上以孝养朕躬,佐皇帝以绥福屡,襄成内治。俟二十七个月后,在举行册立皇后典礼。”二十七个月后即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乾隆崩逝,全国大丧,册封典礼推迟到三年释服之后,即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四月举行。同时册封莹嫔喉佳氏为华妃,淳贵人董佳氏为淳嫔,春贵人王佳氏为吉嫔。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5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 ,“不得意”指“落第 ”。“况复 ”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 ,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 :“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 。《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 ,“上疏荐之 ”。“献纳臣 ”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 ”。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 ,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6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

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

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

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

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气蒸云梦泽 ”,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古代的'云梦泽 ,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圆八九百里,这里泛指围绕着洞庭湖一带。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故称“波撼岳阳城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后四句是感怀。“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 ”,端居指平居闲处 ,在圣明时即太平时,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结网 。”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推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而融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 ,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 ,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 ,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 。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 ”,水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 ”,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 ”来暗示,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哭孟浩然的古诗的意思 篇7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忧民忧国的诗古诗3篇


学辞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忧民忧国的诗古诗”的内容。处理文档可以提高我们的咨询和服务能力,写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先找一些优秀的范文来借鉴,范文构思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决策点。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并让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忧民忧国的诗古诗【篇1】

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古诗

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前出塞九首杜甫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肉华

2、唐-杜甫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6、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8、白话文释义: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9、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0、宋-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2、宋-文天祥

1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宋-李清照

15、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16、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17、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反映离乱的痛苦

21、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2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3、位卑未敢忘忧国。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6、同情人民的疾苦

27、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9、白话文释义: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30、感吋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古诗

3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32、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33、原文: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34、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3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36、《石壕吏》:拌击官吏,同情灾民。作者:杜甫(唐)名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思者长已矣!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8、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9、《从军行》唐代:杨炯

40、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41、原文: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4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6、先天下回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7、寸寸山河寸寸金。

48、《从军行七首·其五》唐代:王昌龄

49、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50、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1、宋-陆游

5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54、《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

5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5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57、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8、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59、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6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古诗

6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62、《过零丁洋》

63、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64、扩展资料:

65、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6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67、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6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3、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7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7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8、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7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80、白话文释义: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81、长太答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8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83、白话文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84、《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8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8、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8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90、《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古诗

91、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9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9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9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95、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9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97、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9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99、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2、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103、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0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0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0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7、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08、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109、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11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作者范仲淹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后思想。

112、白话文释义: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113、太多了,不胜枚举

114、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11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17、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118、《出塞》清代:徐锡麟

119、《春望》: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作者:杜甫(唐)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古诗

1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2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23、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124、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12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26、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127、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28、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12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30、过华清宫

131、用雨寄托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有:

132、一一一一一春望

13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忧民忧国的诗古诗【篇2】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8、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9、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26、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3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3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33、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过若松町》

3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35、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3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3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38、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3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4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4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其一》

4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44、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5、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4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48、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4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0、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5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5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5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54、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

55、“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5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57、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5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9、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6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61、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6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63、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6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6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66、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67、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忧民忧国的诗古诗【篇3】

古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1、《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2、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3、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4、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5、《秦女休行》唐·李白

6、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行路难!

1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2、《自题小像》近代·鲁迅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诗句,忧国忧民

15、《渡湘江》唐·杜审言

16、《石壕吏》:拌击官吏,同情灾民。作者:杜甫(唐)名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思者长已矣!

17、宋-文天祥

1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21、《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

22、唐-杜甫

2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5、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2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27、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9、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30、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古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31、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2、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3、"忧国忧民,不敢安宁。"——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一》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35、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3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37、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9、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40、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2、《军城早秋》唐·严武

43、"吾虽不德,忧国忘家。"——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44、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45、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4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7、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48、唐代: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49、“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5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2、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53、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54、唐代: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7、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58、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5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古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61、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62、《过五丈原/经五丈原》唐·温庭筠

6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6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5、《登金陵凤凰台》

6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68、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69、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70、"为了人民,我愿意牺牲一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7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4、《塞下曲六首·其一》

7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陆游的《示儿》,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7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7、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78、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7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80、《从军行·其二》

8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84、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5、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86、《隋宫/隋堤》唐·李商隐

8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8、用雨寄托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有:

8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0、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91、宋-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9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3、多歧路,今安在?

9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出自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95、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前出塞九首杜甫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肉华

9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9、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00、《春望》: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作者:杜甫(唐)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1、《离骚》先秦·屈原

102、《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10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0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5、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06、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107、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08、《行路难·其一》

10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2、《塞上曲》宋·田锡

113、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114、《就义诗》明·杨继盛

1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

116、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118、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119、宋·陆游《示儿》

120、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古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121、《春思》

122、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23、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124、《出塞》清·徐锡麟

125、《过零丁洋》

126、扩展资料:

127、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2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129、宋-李清照

130、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31、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13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33、唐·杜甫《春望》

134、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135、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3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句子,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137、宋-陆游

138、《送范德孺知庆州》宋·黄庭坚

13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40、《菩萨蛮·寄女伴》近代·秋瑾

14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42、王师北定中原日,承祭无忘先乃翁。

143、《关山月》

14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孟郊奉报翰林舍人遗之诗3篇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会接触编写各种各样的文档,借鉴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如何才能将范文写的让人称赞呢?学辞网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孟郊奉报翰林舍人遗之诗”,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孟郊奉报翰林舍人遗之诗 篇1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唐-孟郊

百虫笑秋律,清削月夜闻。

晓棱视听微,风剪叶已纷。

君子鉴大雅,老人非俊群。

收拾古所弃,俛仰补空文。

孤韵耻春俗,馀响逸零雰。

自然蹈终南,涤暑凌寒氛。

岩霰不知午,涧澌镇含曛。

曾是醒古醉,所以多隐沦。

江调乐之远,溪谣生徒新。

众蕴有馀采,寒泉空哀呻。

南谢竟莫至,北宋当时珍。

赜灵各自异,酌酒谁能均。

昔咏多写讽,今词讵无因。

品松何高翠,宫殿没荒榛。

苔趾识宏制,沙潨游崩津。

忽吟陶渊明,此即羲皇人。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风尘。

前贤素行阶,夙嗜青山勤。

达士立明镜,朗言为近臣。

将期律万有,倾倒甄无垠。

鸑鷟应蟋蟀,丝毫意皆申。

况于三千章,哀叩不为神。

孟郊奉报翰林舍人遗之诗 篇2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孟郊,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的意思,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赏析 -诗词大全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作者:孟郊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百虫笑秋律,清削月夜闻。晓棱视听微,风剪叶已纷。
君子鉴大雅,老人非俊群。收拾古所弃,俯仰补空文。
孤韵耻春俗,馀响逸零雰。自然蹈终南,涤暑凌寒氛。
岩霰不知午,涧澌镇含曛。曾是醒古醉,所以多隐沦。
江调乐之远,溪谣生徒新。众蕴有馀采,寒泉空哀呻。
南谢竟莫至,北宋当时珍。赜灵各自异,酌酒谁能均。
昔咏多写讽,今词讵无因。品松何高翠,宫殿没荒榛。
苔趾识宏制,沙潈游崩津。忽吟陶渊明,此即羲皇人。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风尘。前贤素行阶,夙嗜青山勤。
达士立明镜,朗言为近臣。将期律万有,倾倒甄无垠。
鸑鷟应蟋蟀,丝毫意皆申。况于三千章,哀叩不为神。

孟郊奉报翰林舍人遗之诗 篇3

孟郊《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原文

百虫笑秋律,清削月夜闻。晓棱视听微,风剪叶已纷。

君子鉴大雅,老人非俊群。收拾古所弃,俯仰补空文。

孤韵耻春俗,馀响逸零雰。自然蹈终南,涤暑凌寒氛。

岩霰不知午,涧澌镇含曛。曾是醒古醉,所以多隐沦。

江调乐之远,溪谣生徒新。众蕴有馀采,寒泉空哀呻。

南谢竟莫至,北宋当时珍。赜灵各自异,酌酒谁能均。

昔咏多写讽,今词讵无因。品松何高翠,宫殿没荒榛。

苔趾识宏制,沙潈游崩津。忽吟陶渊明,此即羲皇人。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风尘。前贤素行阶,夙嗜青山勤。

达士立明镜,朗言为近臣。将期律万有,倾倒甄无垠。

鸑鷟应蟋蟀,丝毫意皆申。况于三千章,哀叩不为神。

本文来源://www.xc976.com/x/5725.html